冯小刚拍出了那个时代的虚伪,被青春包裹下的虚伪。
当刘峰的小队遭到埋伏,他中了枪伤躺在卡车旁,
【资料图】
而另一边,则是文工团的成员,她们远离战场,高声歌唱着英雄,却不知道真正的英雄在哪里,真正的英雄因为他们的伤害被迫离开。
电影中的每一个人,时刻不忘记将各种革命大道理摆在嘴边,真到用的时候,他们就会将这些道理扔到一边,
文工团的每一个人都很现实,都很市侩,用利益衡量自己身边的人。
不过呢,这也是这个电影最震撼的地方,因为故事里的人物都很年轻,
本应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做的事儿却一点都不像是年轻人。
想想看,现在的青春片怎么拍?大多数都是一些年纪轻轻的傻白甜女主和单纯又有点不负责任的男生。
但冯小刚不是这么拍的,他把青春那种虚伪、肮脏暴露在日光下。
芳华的含义,指代已满16岁的豆蔻少女,这个电影描绘的刚好也是16岁的女孩子。
想想看,我们现在的电影是如何描写16岁的少年少女?冯小刚的确不是一般人。
人总说,长大了,就变得市侩了,就变得虚伪了,就变得平庸了。
不尽然,因为人年轻的时候,往往就是虚伪的人、平庸的人,只是青春的滤镜让大多数人回首自己也看不清而已。
郝淑雯一直看不上陈灿,但是当她得知陈灿的父亲是昆明军区的副司令,便理所当然的在一起了。
萧穗子一直喜欢着陈灿,但喜欢的并不是真正的陈灿,而是那个会吹号、在平原的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少年。
而那个少年,却最后变成了一个在也不会吹号,为了自己的事业可以抛开老婆孩子的人。
所以陈灿会拒绝萧穗子给他项链,但是却会接受另一个自己一直很“讨厌”的人。
我们的生活中,谁没有爱过一个鲜衣怒马的少年?谁没有爱过一个裙摆飘飘的少女?
我们拼尽全力,用最美好的样子去爱一个人,但是转身的瞬间,对方就和另一个人在一起了。
文工团就像一个舞台,既然这个舞台需要人们扮演某种角色,那么大家都“玩”着,愉快的玩着,当舞台落幕的时候,就各自奔回自己的人生。
我想为林丁丁说几句话。
她并不是坏人,她是这个电影里面为数不多较少受到世俗气沾染的人。
林丁丁的目标从来就不是文工团,而是比文工团更远的地方。
因此,她从不需要为了迎合身边的人左右摇摆,当身边的女孩子都在努力“融入”这个群体的时候,林丁丁却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其实刘峰也一样。
他们两个人有共同点,他们都不是那种将文工团视为人生全部的人,他们都有独立性,都有更大的宏愿。
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刘峰不愿意去政治部?
这就要谈到《芳华》这部电影本身了,
说《芳华》不是公知电影,是因为所拍摄的时代距离现在有强烈的反差,很多人自然会误会这部电影的含义。
这恐怕是冯小刚拍过的最好的电影,多少年过去了,我翻这部电影不下十多遍,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受。
很多名词,很多人物的动机,只有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经历过的人才懂。
比如刘峰拒绝去政治部的做法,很多人觉得傻,不想往上爬,
其实是那代人被宣传相信的“扎根”思想,身处基层,扎根基层,
那一代人号召“扎根农村”,实际上就代表做一辈子农民,号召下乡的知青做这样的事情。
这个电影拍的毕竟是wg末期,很多东西导演不方便说,但不代表从来没有发生。
当年那些高喊口号的人,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呢他们也很现实。
有些人高喊上山下乡,实际上是为了自己不用去农村,高喊文攻武卫,实际上是为了争权夺势,比如重庆武斗。
芳华里文工团团员们一个个将革命情怀和一腔热血喊得比谁都响,满口仁义道德,实际却虚伪自私,这就是那个时代那些人。
昨天还是紧紧跟随氵工 氵青路线的人,转眼间又走上街头反对打倒四人帮,紧接着又去争取“民主自由”,80到90年代借着父母荫庇的双轨制下海经商,或是干脆出国以后一去不复返。
刘峰是不讨他们喜欢的,因为那些人都是普通人,在时代的洪流下他们情愿被裹挟,
刘峰无论做的多好都不会被他们所喜爱,因为刘峰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那些普通人距离政治远远的,根本不想深入其中,
那个时代号召大家学雷锋,但是不学雷锋的人最后反而"成功"了。
刘峰看不透这一点,看不透那个时代的本质。
他以为只要自己努力,用世俗定义的方式走下去就是对的,但结果是转业以后,他成了默默无闻的书商。
为什么?因为他忘了自己身边的人并不是像他那样想的。
普通人需要什么政治?普通人不需要政治,除了刘峰这样想要进步的人,
普通人也不需要进步,只需要做好时代的浮萍。
所以,他们对刘峰虽不感冒,也不讨厌,
刘峰做了好事,大家喜欢,
但是谁会喜欢一个只做好事的人呢?
林丁丁也是一样的,林丁丁不会和刘峰在一起,
她不会爱上一个只会做沙发的木匠,而是找一个真正能够让她坐在有沙发的房间里的人。
林丁丁不被世俗气所沾染,是因为林丁丁本身看不上文工团的小打小闹,
她善于利用自己的美貌,她追求的永远不是当下。
刘峰喜欢的就是这一点,刘峰和林丁丁,在不随波逐流这一点上,其实算是殊途同归。
所以刘峰没有喜欢上何小萍,何小萍一直想要融入文工团,她谨言慎行,少说话多做事,
刘峰不会喜欢这样的女孩,刘峰喜欢的是和她一样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但林丁丁看得到,刘峰不是能够给自己带去幸福的人,她选择了一个海外华侨。
在那个年代,能出国不亚于今天考上名校,当林丁丁炫耀手中的戒指时,萧穗子才会惊讶。
90年代当刘峰再次从照片里看到林丁丁的时候,发福的脸上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灵气,如同街边的大妈,刘峰也只是淡淡一笑。
释怀了。
原来林丁丁也是一个庸俗的人。
当年的林丁丁美貌青春无可匹敌,她的身影如同荷塘里的莲花,只是这朵莲花最后免不了枯萎衰败。
刘峰喜欢的永远是那个在他记忆里唱着歌,眼睛闪闪发光的女孩子,那个人给刘峰带去了幻想,
在世俗市侩的文工团,林丁丁成了他心中的一块净土。
直到这块净土有一天染上了尘埃,他的心中才有了何小萍的位置。
所以林丁丁不世俗,是因为她还没有走到她想去的地方,等她找到了,变得比身边的人更加世俗。
谁的一生中没有爱过一个美丽的幻影?
若是张爱玲写这个题材,大概会写郝淑雯如何一路拼搏,最后失去了真爱,大概会用心描绘那份至死不渝的,和陈灿的感情。
如果是亦舒写这个题材,林丁丁就是她的主角,身边的人,不过是庸庸碌碌之辈。
但严歌岑不同,她的笔下描绘的是受伤的小人物,她的笔下不是权势,不是欲望,而是那种美好的幻灭,从《天浴》中可见一斑。
这里没有欲望,没有机遇,没有大把大把的钞票和人与人之间的爱恨纠葛,
只有空洞的口号和梦醒时分的失落。
人已近中年,夜晚辗转反侧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一种感觉。
不知道当年那些鲜衣怒马的同学们,现在正过着怎样的生活?
偶尔在朋友圈里看到他们,一样的平凡普通。
像陈灿和郝淑雯这样市侩的人何止一个文工团呢?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这样。
他们本性不坏,却甘于随波逐流,他们喜欢那些美好的人,但仅仅是叶公好龙。
就像刘峰看到林丁丁发福的那一刻释怀了一样,
大多数人了解了真正的刘峰以后,也释怀了,因为他们可以欣赏、但并不需要刘峰这样的人。
现实并不像电影演的那样,我身边的同窗,并没有几人过的算成功吧,
想当年,十八九岁意气风发的时候,大家都有过不凡的梦想,最后却都奔向了庸常的人生。
刘峰的好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失去了自己的青春。
最后多说一点,刘峰的处境,很大程度上和他自己分不开的,
原著里,文工团的人多少有些看不上他,觉得他装,觉得他虚伪,
他早就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不可能和庸碌之人为伍(原著里也是这么描绘红楼里的人的),
可是刘峰心甘情愿,他相信那个时代的宣传,觉得只要做好事就一定可以出人头地,
但是却没有读书写作锻炼自己,他退伍转业,却没有机会考进大学,那个时代刚好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
说红楼里的人庸俗,刘峰就不一样吗?充其量他只是一个庸碌的好人,满足于文工团的赞美,满足于这片小小的天地。
他本该去更远大的地方,对于没有什么文化水平的他来说,走进大学,或是努力深造进入政治部,
他是一只鸟笼里的夜莺,回到森林中,没有人听他歌唱。
刘峰是那种被保护的很好的人,大家看完这个电影,肯定会为刘峰感到唏嘘,责备文工团的冷漠和现实。
可有没有想过,文工团也没有把他怎么样啊。
所有的荣誉都给了他,进修的机会让给了他,
拥抱事件发生的时候,大家也是第一时间偏向他,
二十年后他的车被收走,也是郝淑雯替他交了罚款。
大家虽然看不惯他,但是文工团也没有把他怎么样。
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
因为一个时代结束了,因为刘峰被体制化了,
他离不开那里,离开了就什么都不是了,
因为他一直都在为别人活着,就是没有好好的为自己活一场。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世纪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22 联系邮箱:55 16 53 8@qq.com